一、M※000系列型号组成解析
M※000系列型号遵循CKD精密过滤器标准化标识规则,完整型号结构如“M1000-W-S-F1-BW",各分段按“系列-机种-环境-功能-附件"顺序承载核心属性,为选型提供明确指引。其中“M"是系列专属代号,直接界定为精密过滤器产品线,区别于主管路过滤器等其他类型;后续数字为机种型号,如1000、2000、4000等,代表不同规格等级,数字越大对应处理流量与结构尺寸越大;“W"为环境适配标识,特指室外规格,无此标识则为常规室内型。
型号后半段为功能选择项,按“滤芯-排水-滤杯-检测-支撑件"顺序组合:滤芯类型以字母区分,无符号为M型(0.01μm)、S为S型(0.3μm)、X为X型(活性炭除臭);排水方式中,F1代表NC型手动自动排水(无加压时无排水),无符号为带手动排水旋钮;滤杯材质可通过Z(尼龙)、M(金属)等标识区分,无符号为聚碳酸酯;差压相关选择项如Q1(带差压指示器)、Q3(差压指示器+单开关)扩展了检测功能;末尾“BW"代表附带C形支撑件,无此符号则无附件,形成逻辑完整的参数识别体系。
二、M※000系列规格要点
M※000系列核心定位是测量、仪表等禁油回路的压缩空气净化,适配流体仅限压缩空气,广泛应用于精密工业、仪表控制、食品医药等对气源洁净度要求严苛的场景。产品全面符合RoHS环保要求,部分型号(如带“W"标识)可适应室外复杂环境,环境与流体温度范围根据滤芯类型有所差异,M型与S型为5至60℃,X型因活性炭特性限制为5至30℃,使用时需注意温度控制以保障性能。
结构与材质采用差异化设计,小规格机种(如M1000-W)阀体为聚酰胺树脂,大规格(如M4000-W及以上)为铝合金压铸件,密封用O形圈统一为特殊丁腈橡胶,确保密封可靠性与耐油性。滤杯材质提供多元选择,聚碳酸酯轻便透明、尼龙耐候性优、金属材质强度高,可匹配不同使用场景;M2000-W及以上部分型号标配滤杯护罩,提升使用安全性。
功能配置突出便捷性与适配性,除X型滤芯外,多数型号支持差压指示器与差压开关选择,可直观提示滤芯堵塞状态;自动排水型号需满足动作压力要求,M1000-W-F1为0.2MPa,其他机种F1选择项为0.15MPa。维护方面,M型与S型滤芯更换周期为1年(累计6000小时)或压力降达0.1MPa,X型则需按1000小时或除臭效果消失判断,各型号均有专属易损件组件,简化备件管理。
三、M※000系列核心参数
最大处理流量是核心性能指标,在一次侧压力0.7MPa的标准工况下,流量随机种与滤芯类型变化:M1000-W的M型与S型均为150L/min(ANR),M2000-W的M型250L/min、S型310L/min,M4000-W的M型825L/min、S型1000L/min,M8000-W的M型2600L/min、S型2900L/min,X型滤芯与同机种S型流量一致。需注意所有型号均需在最大处理流量内使用,超流量可能导致外罩破损或污染物飞溅。
运行基础参数相对统一,使用压力范围为0.1至1.0MPa,耐压力均为1.5MPa,仅M1000-W-F1带自动排水时耐压降至1.05MPa。过滤精度与油份控制能力按滤芯分级,M型过滤精度0.01μm(公称值),二次侧油份浓度0.01mg/m³以下(油饱和后升至0.1mg/m³以下);S型精度0.3μm,油份浓度0.5mg/m³以下;X型通过活性炭吸附实现净化,油份浓度0.003mg/m³以下(需前置M型过滤器)。
其他关键参数包括排水存储量,M1000-W为3cm³,M2000-W为25cm³,M3000-W为45cm³,M4000-W及以上为80cm³(仅限手动排水);重量随规格递增,M1000-W约0.096kg,M4000-W约0.52kg,M8000-W达1.35kg,选择项会增加额外重量,如F1排水加算0.02kg,BW支撑件加算0.21kg(M4000-W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