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7-3907-2496

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日本CKD喜开理DISC 标准类型直驱马达ND-s系列的工作原理

日本CKD喜开理DISC 标准类型直驱马达ND-s系列的工作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10-30点击次数:24
一、结构基础:盘式轴向磁通架构的核心设计
ND-s 系列采用双定子单转子的盘式轴向磁通结构,这是其实现标准型稳定运行的机械基础。定子与转子呈平行圆盘状布局,中间预留 0.5~1mm 气隙,整体厚度较同功率径向磁通电机缩减 30%。转子核心为铝合金支架,沿圆周均匀镶嵌钕铁硼永磁体(牌号 N45),采用径向充磁方式形成交替磁极,磁极对数根据型号梯度设置(φ200mm 型号为 8 对,φ350mm 型号为 12 对),确保磁场分布均匀性。
定子由硅钢片叠压而成(0.35mm 厚 35W300 无取向硅钢片,叠压系数 0.95),绕组采用分布式绕线工艺嵌入定子槽内,三相绕组按星形接法连接,出线端通过屏蔽线缆接入驱动器。这种结构摒弃了传统电机的减速器、联轴器等中间传动环节,转子直接与负载法兰刚性连接,从机械结构上消除了传动间隙带来的运行波动,适配自动化产线中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常规驱动场景。
二、磁路系统:稳态磁场与感应磁场的作用机制
ND-s 的核心工作基于电磁感应原理,其磁路系统由 “永磁体励磁磁路" 与 “绕组电枢磁路" 构成闭合回路。转子永磁体在气隙中产生稳态主磁通,通过定子铁芯形成闭合路径,气隙磁通密度稳定在 0.8~1.0T,较高速型 HS 系列略低但分布更均匀,为转矩输出的平稳性奠定基础。
当驱动器向定子三相绕组通入正弦交流电时,绕组产生旋转电枢磁场,其旋转速度与电源频率严格同步(同步转速 n=60f/p,f 为电源频率,p 为磁极对数)。电枢磁场与转子永磁体的稳态磁场相互作用,产生电磁转矩:同性磁极相互排斥,异性磁极相互吸引,通过磁场力的切线分力驱动转子旋转,转矩大小与气隙磁通密度、电枢电流有效值及定转子磁极耦合度成正比。
为降低磁路损耗,定子铁芯采用斜槽设计(斜槽角度为 1 个齿距),有效抑制齿槽转矩,使低速运行时的转矩波动控制在额定值的 5% 以内。同时,磁路末端设置导磁端盖,将漏磁通控制在总磁通的 8% 以下,提升磁能利用率,这也是 ND-s 系列在常规负载下能效达 85% 以上的关键因素。
三、能量转换:从电能到机械运动的高效传递
ND-s 的能量转换过程遵循电磁力做功原理,可分为 “电能 - 磁场能 - 机械能" 三个阶段。在电能输入阶段,三相交流电经驱动器整流滤波为直流电,再通过 IGBT 逆变器转换为调频调压的三相交流电,精准控制输出电流的幅值与频率,适配不同负载需求。
进入磁场能转换阶段,定子绕组的交变电流产生动态旋转磁场,该磁场与转子永磁体的静态磁场叠加形成合成磁场,合成磁场的轴线与转子磁极轴线存在夹角(称为 “功角"),功角大小随负载变化自动调节:轻载时功角较小(约 5°~10°),重载时功角增大(最大不超过 90°),确保转矩输出与负载需求实时匹配。
在机械能输出阶段,合成磁场产生的电磁转矩直接作用于转子,带动负载同步旋转,实现 “直接驱动" 的核心特性。由于消除了中间传动环节,能量传递效率较皮带传动提升 20% 以上,且避免了传动部件摩擦产生的能量损耗与噪音,这与直驱技术 “无传动损耗" 的本质优势一致。
四、控制机制:三闭环调节的稳态运行保障
ND-s 系列依托 “位置 - 速度 - 转矩" 三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标准型所需的运行稳定性,与高响应型 HD-s 相比,其控制逻辑更侧重稳态精度而非动态响应速度。位置环通过 17 位绝对值编码器实时采集转子位置信号,编码器数据更新频率为 500kHz,将位置信息反馈至驱动器,与设定位置进行对比调节。
速度环接收位置环的偏差信号,通过 PI 调节器输出转矩指令,速度调节范围覆盖 5~500rpm,在额定转速下的速度波动可控制在 ±2rpm 以内。转矩环作为内环,实时监测定子绕组电流,通过矢量控制算法将交流电分解为励磁电流与转矩电流,分别调节磁场强度与输出转矩,确保负载变化时转矩输出平稳。
针对标准工业场景的适配需求,ND-s 支持两种核心运行模式:速度模式下通过模拟量信号(4~20mA)调节转速,分辨率达 1rpm;转矩模式下通过电流信号控制输出力矩,适配恒定张力卷绕等场景。控制系统兼容 Modbus-RTU 通信协议,可与 PLC 实现无缝数据交互,满足常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需求。
五、运行保障:磁路与机械的协同稳定设计
ND-s 的持续稳定运行依赖磁路保护与机械防护的双重保障。磁路方面,内置 PTC 热敏电阻监测绕组温度,当温度超过 105℃时,驱动器自动切断输出电流,避免永磁体高温退磁(钕铁硼永磁体退磁温度起始点约 120℃);同时通过电压钳位电路限制绕组过电压,防止绝缘层击穿。
机械结构上,采用交叉滚子轴承支撑转子,接触角 45°,径向与轴向承载能力均衡,配合预紧螺母消除轴承间隙,使转子径向跳动控制在 0.02mm 以内。外壳采用 IP65 防护等级设计,通过密封圈阻断粉尘与水汽侵入,定子绕组采用 H 级绝缘漆处理,耐温范围 - 10~130℃,适配一般工业环境的湿度(≤95% 无凝露)与粉尘条件。
散热系统采用自然散热与散热筋强化结合的设计,定子外壳一体成型出 24 条轴向散热筋,表面积较平滑外壳增加 2 倍,确保额定负载下绕组温升不超过 70K,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的性能衰减,为标准工况下的长期运行提供保障。


热线电话:137-3907-2496

扫码加微信

Copyright © 2025 湖南中村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 备案号:湘ICP备2024066514号-3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录    sitemap.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