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结构基础:大中空径导向的一体化架构设计
FD-s 系列以 “大孔径集成 + 高刚性平衡" 为结构核心,其特征是贯通式中空孔设计,孔径尺寸与外径呈梯度适配:外径 200mm 型号中空孔直径 60mm,外径 320mm 型号达 120mm,外径 450mm 型号最大拓展至 180mm,孔径占外径比例稳定在 30%~40%,可直接穿设传动轴、气动管路、电缆束或冷却液通道,大幅简化设备集成时的管路布局,避免传统马达需额外预留布线空间的问题。
转子结构采用 “高强度铝合金 + 局部铸铁强化" 复合设计:转子本体为 6061-T6 铝合金(减重 30%),在中空孔内壁镶嵌 φ3~5mm 厚的 FC250 铸铁衬套,通过过盈配合提升孔径耐磨性,衬套内壁经精密镗削加工,表面粗糙度 Ra≤0.8μm,确保穿设部件时无摩擦卡顿。定子与转子呈同轴圆盘布局,定子铁芯采用 0.35mm 厚 35W350 无取向硅钢片(叠压系数 0.96),较 ND-s 系列增加 15% 的叠片数量,补偿大孔径带来的磁路体积损失,保障转矩输出能力。
支撑结构针对大孔径带来的径向负载优化:采用双列交叉滚子轴承(较单轴承径向刚性提升 60%),轴承接触角 45°,滚动体直径 φ5~8mm(按型号梯度递增),额定径向动载荷达 120~350kN(外径 450mm 型号),配合碟形弹簧预紧机构(预紧力 500~1200N),消除轴承间隙,使转子径向跳动控制在 0.02mm 以内,轴向跳动≤0.015mm,避免大孔径运行时因间隙导致的振动。
二、磁路系统:大孔径适配的磁通优化设计
FD-s 系列磁路系统围绕 “大中空径下的磁通均匀性" 展开,转子永磁体采用 “环形阵列 + 分段充磁" 工艺:选用 N48H 钕铁硼永磁体(剩磁 1.48T),按磁极对数(8~16 对,外径越大磁极对数越多)呈环形均匀分布在转子端面,每段永磁体间预留 0.5mm 气隙缓冲磁应力,通过三维磁路仿真优化磁极弧度(外径 200mm 型号为 22.5°,外径 450mm 型号为 11.25°),确保气隙磁通密度稳定在 0.9~1.1T(较 ND-s 系列略高),且圆周方向磁通偏差≤3%,避免因大孔径导致的磁通分布不均。
定子绕组采用 “集中式绕线 + 星形接法":每槽绕组匝数按型号梯度调整(外径 200mm 型号为 40 匝,外径 450mm 型号为 25 匝),导线选用 0.5mm 漆包铜线(截面积 1.96mm²),绕组端部高度压缩至 10mm,减少漏磁路径;定子铁芯槽口宽度控制在 2.5~3.5mm,配合斜槽设计(斜槽角度 1.5 个齿距),有效抑制齿槽转矩,使低速(5rpm)运行时的转矩波动控制在额定值的 4% 以内,适配大孔径马达常面临的低速重载分度场景。
漏磁通控制采用 “导磁端盖 + 磁屏蔽环" 双重设计:定子两端加装 10mm 厚低碳钢(S10C)导磁端盖,将轴向漏磁通引导至定子铁芯;在转子中空孔内壁铸铁衬套外侧嵌套 0.3mm 厚坡莫合金(Ni80Fe20)磁屏蔽环,阻断径向漏磁通进入中空孔区域,最终使总漏磁通占比控制在 6% 以下,磁能利用率达 88% 以上,较未优化的大孔径磁路提升 12%。
三、能量转换:大负载适配的高效传递机制
FD-s 系列能量转换过程在 “电能 - 磁场能 - 机械能" 基础逻辑上,针对大中空径带来的负载特性优化:电能输入阶段,适配 CKD AX9000FD 专用驱动器,该驱动器针对大惯量负载设计,整流模块采用 600V/100A IGBT,支持宽电压输入(AC 200~240V),可将三相交流电整流为 540V 直流电,再通过空间矢量脉宽调制(SVPWM)技术,输出调频调压的三相交流电,电流控制精度达 0.1A,适配大孔径马达的重载电流需求。
磁场能转换阶段,因大孔径转子惯量较大(外径 450mm 型号转动惯量 0.8kg・m²),合成磁场的功角调节范围拓宽至 5°~85°,较 ND-s 系列(最大 60°)更适应负载波动:轻载(≤30% 额定转矩)时功角稳定在 10°~15°,保证转速平稳;重载(≥80% 额定转矩)时功角自动增大至 60°~70°,避免失步,同时驱动器内置惯量识别算法(采样频率 20kHz),实时检测负载惯量变化,动态调整励磁电流与转矩电流比例,使磁场能向机械能转换效率保持在 86%~90%。
机械能输出阶段,转子与负载通过胀紧套(适配中空孔直径)刚性连接,胀紧套采用锥面贴合设计,抱紧力达 50~200kN(按型号梯度),确保转矩无滑差传递;针对穿设中空孔的传动轴,FD-s 系列在转子输出端设置定位台阶(同轴度 0.01mm),避免传动轴径向跳动导致的转矩波动,最终实现 “大孔径穿设 + 无间隙传动" 的双重优势,能量传递效率较带联轴器的传统马达提升 25%。
四、控制机制:重载大惯量的精准调控逻辑
FD-s 系列控制系统以 “稳态精度 + 重载适配" 为核心,采用升级后的 “位置 - 速度 - 转矩" 三闭环架构:位置环搭载 20 位绝对值编码器(分辨率 1,048,576ppr),数据更新频率 1MHz,较 ND-s 系列(17 位编码器)提升 8 倍位置反馈精度,尤其在大直径转子(外径 450mm)下,圆周方向定位精度可达 ±1arcsec,适配大型旋转工作台的分度需求;编码器采用非接触式磁电感应设计,抗粉尘干扰能力提升,适应大孔径可能带来的粉尘侵入风险。
速度环针对大惯量负载优化 PI 参数:比例增益(P)设为 10~15,积分时间(I)设为 0.1~0.2s,较 ND-s 系列(P=8~12,I=0.05~0.1s)更侧重稳定性,同时增加 “负载观测器" 功能,实时估算负载转矩变化,提前输出补偿电流,使速度波动控制在 ±1rpm(额定转速 50~300rpm),避免大惯量负载启停时的速度超调;针对间歇分度场景,支持 “S 型加减速曲线 + 转矩前馈" 组合控制,加减速时间可设为 0.5~3s,适配不同负载惯量的启停需求。
转矩环采用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(DTC)结合的方式:低转速(≤50rpm)重载时切换为 DTC 模式,转矩响应时间≤1ms,确保低速分度时的转矩稳定;高转速(≥100rpm)时切换为矢量控制,降低电流谐波(总谐波畸变率≤5%),减少绕组铜损;控制系统兼容 EtherCAT(周期 125μs)与 PROFINET(周期 250μs)双工业以太网协议,支持与 PLC、HMI 的无缝数据交互,可实时上传转速、转矩、温度等 16 项运行参数,适配大型自动化系统的集成需求。
五、运行保障:大孔径结构的稳定防护体系
FD-s 系列运行保障围绕 “大孔径带来的刚性、防护、散热挑战" 展开:轴承系统采用日本 NSK 超精密交叉滚子轴承(型号 CRBF 系列),滚动体采用 SUJ2 高碳铬轴承钢(硬度 HRC60~62),润滑脂选用高温锂基脂(耐温 - 30~120℃),轴承寿命达 10,000 小时(额定转速下);针对大孔径导致的径向负载集中问题,轴承座采用 FC300 铸铁整体铸造,经时效处理(200℃×48 小时)消除内应力,径向刚性达 600~1500N/μm(外径 450mm 型号),较 ND-s 系列提升 50%。
防护等级升级为 IP67:中空孔两端设置双唇形密封圈(材质为氟橡胶,耐油耐化学腐蚀),密封圈与穿设部件(传动轴、管路)贴合面采用迷宫式结构,防止粉尘与水汽从孔径侵入;机壳接缝处填充丁腈橡胶垫片(厚度 3mm),配合不锈钢螺栓(8.8 级)紧固,确保整体防护性能;针对食品、医药等洁净场景,可选 IP69K 防护款,通过高压水流(80℃、80~100bar)冲洗测试,适配高频清洁需求。
散热系统采用 “复合散热 + 温度自适应" 设计:定子外壳一体成型 32 条螺旋状散热筋(筋高 12mm,间距 15mm),表面积较平滑外壳增加 3 倍;外径≥320mm 的型号内置轴流风扇(转速 2000rpm,风量 10m³/min),风扇启停由绕组温度自动控制(≥70℃启动,≤50℃停止);绕组内置 2 个 PTC 热敏电阻(测温精度 ±1℃),当温度超过 110℃时,驱动器自动切断输出,避免永磁体退磁(N48H 永磁体退磁温度起始点 120℃);同时设置过压保护(直流母线电压≥700V 触发)、过流保护(额定电流 1.5 倍触发),形成多层安全防护。
六、场景适配:大中空径优势的行业落地
FD-s 系列凭借大孔径特性,在三类场景中形成不可替代优势:
半导体晶圆制造:外径 320mm 型号(中空孔 120mm)适配 12 英寸晶圆传送台,通过中空孔穿设真空管路与晶圆定位传感器,避免管路外露导致的晶圆污染,配合 ±1arcsec 定位精度,满足晶圆光刻工序的旋转分度需求;
锂电池卷绕设备:外径 250mm 型号(中空孔 80mm)用于卷绕机主轴驱动,中空孔穿设极片输送轴与张力检测线缆,转矩输出稳定在 50~80N・m,适配极片高速卷绕(300rpm)时的恒定张力控制;
大型机床旋转工作台:外径 450mm 型号(中空孔 180mm)用于立式加工中心,中空孔穿设冷却液管路与工件夹紧拉杆,径向刚性 1500N/μm 可抵御切削加工时的径向冲击力,转速 50~100rpm 适配工件多面加工的分度需求。
此外,在物流分拣设备(穿设分拣传送带驱动轴)、医疗影像设备(穿设射线检测管路)等场景中,FD-s 系列通过大中空径实现 “驱动 + 集成" 一体化,减少设备部件数量 30%,缩短安装工时 50%,成为兼顾集成便利性与运行稳定性的核心驱动部件。